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城市建设 » 正文

小碧乡全方位服务重点项目建设 强化措施 化解矛盾 保障民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4-11  浏览次数:36
核心提示:随着东站路、兴业南路、十号路、兴业西路、龙水路、多彩贵州城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和重大建设项目在小碧乡境内的相继实施,小碧乡

随着东站路、兴业南路、十号路、兴业西路、龙水路、多彩贵州城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和重大建设项目在小碧乡境内的相继实施,小碧乡党委、政府积极配合各项工程建设指挥部,服务项目、协调工作、化解矛盾,为各重点项目的正常施工提供了坚强的保障,为全市“三环十六射”顺利完成做出应有贡献。

一是强措施,服务大局不动摇。在服务重点项目的过程中,面对时间紧、征地任务重的情况,小碧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乡党委扩大会议,对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和部署,并要求全乡上下统一思想认识,坚决执行各级党委、政府的决定,配合做通群众思想,做好应对各种挑战的准备。一方面制定《关于加强重点项目协调服务工作方案》,成立乡重点项目协调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另一方面建立定时上报情况制和重点项目协调工作例会制。要求各村每日下午3点前将重点项目工程进展情况报到乡重点项目协调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并于每周一上午召开工作例会,研究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同时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要求联系村的党政班子成员、乡下派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各村两委班子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以协调服务重点项目为中心,做到三个确保,即确保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征地、拆迁款项的及时兑现;确保不出现在本乡和本区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

二是出重拳,打击“种房”不手软。小碧乡作为南明区龙洞堡新城实施建设的重要区域,涉及在建和即将开工的重点工程项目二十多个,少数村民为套取国家高额补偿款,“抢种房”现象屡禁不止。针对违法“种房”的行为,小碧乡党委、政府安排专人对重点区域和路段进行全天候不间断巡查,并实行奖励举报措施,公布举报电话,发动龙洞堡新城片区内各施工单位、居民群众对周围的违规建房行为进行举报,对群众举报属实的最高奖励5000元,对违规建房行为坚决予以强有力的打击。特别是在违建现象较为严重的“双休日”和“节假日”,乡党委、政府加大力度开展拆违工作,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开展巡查,打击顶风“种房”行为。据统计,仅去年国庆长假8天时间,共拆除违建房32栋,总面积近万平方米。

三是引好路,宣讲政策不松懈。在征地拆迁过程中,为预防村民在维护自身利益时,因不懂法律法规,采取阻工堵路等过激行为而触犯了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小碧乡党委、政府抽调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乡、村党员干部,组成法律知识宣讲队,采取“5+2”、“白加黑”的方式进家入户宣讲相关法律法规、治安条例和信访条例等,积极引导村民通过正常、合法的渠道,反映自己合理的诉求,避免因为一时地冲动而触犯国家法律。同时,宣讲小组还积极向村民宣传各类重点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并认真倾听群众心声,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有效地将一些矛盾化解基层,为征地工作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四是讲效率,化解矛盾不懈怠。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在协调处理村民与施工方的矛盾时,本着客观、公正、及时的原则,维护村民的合法利益。东站路作为贵阳市“三环十六射”道路主骨架网最后四条射线之一,在施工过程中,挖断了小碧乡甘庄村农灌沟渠,村民以挖断沟渠影响水稻收成为由,多次阻工堵路。乡党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多次上门走访,耐心开导村民,向村民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同时,为了切实维护村民的自身利益,保证重点工程项目的有序开展,乡党委、政府邀请贵州省农科院水稻研究中心、区农水局、区农推站等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从气候、土壤、降水量等方面对甘庄村沟渠挖断对水稻收成的影响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研究,得出一个较为客观公正结论,促成了施工方与村民都满意的补偿方案,成功地化解了一起影响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阻工堵路群体事件,确保了东站路的顺利施工。

五是讲实效,保障民生不含糊。失地农民以后的生活怎么办?小碧乡党委、政府积极主动思考这一问题。一方面,组织社保工作人员及时启动对全乡失地农民、剩余土地的统计工作,按照“一户一策”、“一户一分析”原则,积极帮助失地农民进行“被征地农民身份认证”申报。另一方面,开展失地人员就业状况调查,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失地人员逐个进行登记,建立失地人员基础台帐,实行跟踪服务、动态管理。同时,开展特色培训和针对性教学,引导失地农民创业就业。针对被征地农民家庭中有就业创业意愿者开展“GYB创业基础性培训”,并在课程中加入投资理财和企业参观等特色内容;对有创业意向的农民进行SYB培训,通过上门服务、集中服务、电话服务等多种形式,为有创业意愿的被征地农民提供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创业咨询、项目推介、开业指导等创业指导服务。通过借助各项目开发建设、开发一产就业渠道、异地就业渠道、公益性岗位等,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力争做到就近就业、就近用工,积极帮助失地人员及时就业。

分享到: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全国统一客户服务热钱:0851-82516090 黔ICP备17005841号-2
客户服务邮箱:service@gzjtss.cn 贵州交通设施网 gzjtss.cn ©2012-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