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城市建设 » 正文

织金县加快推进全面小康建设进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5-02  浏览次数:5
核心提示:织金县紧紧围绕2017年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任务目标,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商贸活县、和谐发展战略,按照梯次推进、引领

织金县紧紧围绕2017年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任务目标,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商贸活县、和谐发展”战略,按照梯次推进、引领跨越思路,采取“四路”并进方式,加快推进全面小康建成进程。

一是坚持走产城联动与城乡互动之路。推进城乡一体化,经济是基础,产业是依托。织金县依托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资源禀赋等优势,盘活历史文化助推经济发展的活力,抓住资源开发,工业强县这个牛鼻子,通过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带动新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路子,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壁垒,实现城镇化率和城乡居民收入小康指标的双项提升。目前,在规划的三甲、绮陌新城区配套建立产业园区,投资10亿元,预计年处理钼镍矿20万吨的华桂钼镍公司、总投资2亿元,预计年产值20亿元,创税6.7亿元的华彩国际汽车商贸城、投资20亿元,建成后可解决10000人劳动力就业的东伟服装厂等多家劳动密集型、资源节约型企业纷纷落户产业园区;在八步、茶店集中规划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进大型工业项目,着力打造“一区多园”新型工业发展模式。投资520亿元的织金煤电化一体化产业项目、投资120亿元的织金电厂、投资138亿元的织金磷化工项目、投资250亿元的煤炭原料基地等大型工业项目落地园区。当前各项目顺利推进,进展快速,构建“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实现以城带乡、产城提速转型发展之路,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给足马力。

二是坚持走“三农”提升与全民创业之路。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是实现村村小康关键前提。织金县按照“一路菜十亩粮,一亩花十亩菜”理念,坚持走“园区化、企业化、基地化、标准化、市场化、特色化”路子,加快形成“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推动农业向高端化发展。通过召开全民创业大会和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盘活农村富余劳动力,调动全民创业的积极性,因地制宜,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原则,引导广大群众自主创业,自谋事业,自创家业,形成多面开花,多点发力,构成农村多种产业共发展的局面,为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筑牢发展根基。目前,在农业发展方面已先后投资9.871亿元,启动了7个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全县申报省级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5个、新增专业合作社110个;完成无公害产地认证3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6个;在引导全面创业方面,通过发放小额担保贷款8445万元,贴息966万元,扶持小型、微型企业989户,创造就业机会12048个,帮助8816名自主创业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三是坚持走力量聚合与干群齐抓之路。小康梦是实现“中国梦”必经之路,是“中国梦”的重要体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聚沙成塔,积流成河。织金县通过召开三级干部大会,激励全县党员干部率先示范,努力做到“六带六推”,弘扬“三敢精神”,践行“四不作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合一切可以发展的优势,形成县、乡、村三级干部齐抓局面、全社会共建合力,不断积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强大正能量。目前,全县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共选派驻村干部972名,组建185个驻村工作组深入全县32个乡镇的185个行政村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从县乡机关事业单位中抽派832名干部组建了372个“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组,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联系工作,通过“同步小康”和“美丽乡村”驻村工作开展,不断加大全面小康社会宣传力度,扩大覆盖面,营造出人人知晓、大家参与、齐心共建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是坚持走梯次推进与“示范带动”之路。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全面小康不是同时小康。2020年是全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织金县立足县情实际,抓住发展良机,自我加压,乘势而上,谋求跨越,以2017年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点,按照“先易后难,分类指导,兼顾协调、梯次推进”的创建思路,从2013年开始到2017年结束,依次分为示范探路年、奠基推进年、提速赶超年、冲刺跨越年、全面扫尾年等5个阶段布局,今年在全县范围内选择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10个乡镇和100个村作为小康建设的十强乡镇和百强村示范点,在资金上倾斜、政策上帮扶,努力使十强乡镇和百强村率先实现全面小康,逐渐形成用示范引领、以典型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分享到: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全国统一客户服务热钱:0851-82516090 黔ICP备17005841号-2
客户服务邮箱:service@gzjtss.cn 贵州交通设施网 gzjtss.cn ©2012-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